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,海运贸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广大海员在浩瀚的蓝色海洋上战风斗浪,为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、文化交流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搭建起交流沟通的桥梁。
国际海事组织(IMO)于2010年《海员培训、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(STCW公约)》缔约国外交大会上审议决定,将每年6月25日设立为“世界海员日”,旨在鼓励各国政府、航运组织、船公司、船东在每年的这一天组织有意义的庆祝活动,共同向海员致敬,感谢他们对人类和世界做出的贡献。

2020年6月25日“世界海员日”当天,交通运输部发布了《2019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》,部长李小鹏致信慰问了全体船员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表示,疫情发生以来,广大船员克服困难、坚守岗位,保障防疫物资和石油、粮食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,确保了全球物流链供应稳定。
据杨局长介绍,在船员发展方面,交通运输部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:
一是在《中国船员发展规划(2016-2020)》中提到,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由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转变的目标。截至2019年底,我国共有注册船员165.9万人,比上年同期增长5.3%,2019年外派海员15.5万人次,同比增长6.5%。
二是连续5年向社会公开发布《中国船员发展报告》,公布中国船员发展的现状和政策,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;以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》全面履约为契机,推动执行海事劳工标准,健全船员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,促进船员体面工作;召开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第四次会议,审议通过并重新签署新修订的《中国船员集体协议》,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船员工资和福利待遇。
三是借鉴国际做法,从2019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,对一年在船航行超过183天的远洋船员,其工资薪金收入减按50%计入个税应纳税所得额,进一步减轻海员税赋,提高收入水平。
四是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落实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。推动实施船员服务便利工程,提升船员管理和服务水平,推出简政放权措施,推行“一网通办”,取消船员任解职和信息采集现场办理,优化船员培训、考试和发证管理制度等,提升船员素质。
同日,为突出今年海员日主题(“Our Seafaring Future”我们海员的未来),传播海员文化,展现海员风采,在海事局和省船培中心相关领导指导下,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航海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十个“世界海员日”系列庆祝活动。


在热烈庆祝第十个“世界海员日”的同时,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航海学院海员协会也应运而生了,相信,协会成员定会牢记服务宗旨,团结带领广大同学为争做新时代的优秀海员而努力学习、奋发图强!
